王瑞祥会长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四届八次会员大会上的讲话
顺应新时代 开局“十四五”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懈奋斗
——在中国机械联四届八次会员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 王瑞祥
各位代表:
中国机械联四届八次会员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及历届全会、全国“两会”和席大大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总结报告工作,分析面临形势,提出新一年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同时,发布机械工业“十四五”发展纲要,纪念中国机械联成立20周年,团结引导行业及会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下面,代表理事会做大会报告。
一、过去一年的重点工作
2020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面临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形势下,中国机械联按照党中央总体部署和上级单位要求,与全体会员一道,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履职尽责做好各项服务,如期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主要工作:
(一)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项服务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科学精准防控。疫情发生后,中国机械联党委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国资委党委要求,加强领导,靠前指挥,立即成立防控领导小组,建立起了系统防控组织体系。及时组织传达学习中央会议和席大大总书记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上级党委和北京市的工作部署要求,召开多次会议研究工作、提出方案、做出安排。第一时间发出倡议书,组织系统各单位严防死守、履职尽责,保证了在京系统单位3800多名职工及其家属未发生一例确诊病例。同时,积极配合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等部门,在机械、汽车行业一批企业的鼎力支持下,于最短时间内汇集上报了近20家压条机、200家热合机生产企业、20家风机生产企业、近100家口罩机、N95口罩机生产企业等信息,满足防疫抗疫需要,展示了机械行业的家国情怀。
此期间,广大会员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部署要求,积极精准防控疫情,做了大力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加强调查研究,科学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为有效抗击疫情,在2月初便着手对重点企业疫情影响进行调研,及时汇总上报情况。会领导带队对重点行业进行了调研,联合地方协会对中小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湖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山西、河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十多个地方行业协会参与,共获得800多家企业的第一手资料,形成了调研总报告和分报告,上报到有关部门。
按照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等部委要求,组织18家专业协会对近9000家企业疫情、复工复产及稳投资情况进行监测和调研,坚持进行日报和周报。保持了与政府部门信息渠道的畅通。组织专家召开经济会商会,形成多个专题报告。参加政府部门座谈会,反映问题提出政策建议。粗略统计,去年参加各类会议109个,报送专题报告等130余篇、信息材料600多条。为落实席大大总书记关于“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作用”的指示精神,组织制定了八个方面十六条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措施,明确责任,推进落实。在国资委党委支持下,倡导发起了委16家直管协会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协作联盟,针对跨行业的难点堵点问题,组织了7场跨行业交流和对接活动,报送了有关政策建议。
在此期间,各地方行业协会积极开展调研,及时提出政策建议,努力为复工复产提供服务。广大企业攻坚克难承压前行,为推动行业经济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加强信息沟通和新闻宣传,凝聚行业发展正能量。疫情期间,各会员单位加强了信息沟通和新闻宣传工作。中国机械联编发了40多期工作简报和情况反映,上报和分送会员单位。建立了覆盖多个层面的微信工作群和信息沟通平台,印发通知、发放简报、收集信息等5000多条。成立了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多媒体的新闻报道3600多条。组织了行业经济信息视频发布会,60多家媒体参加。安排了央视采访,中国机械联、汽车协会等有关复工复产情况在央视播出。组织系统单位捐款捐物,并联合90家媒体发布了公益广告。通过委主管协会协作联盟,在同一时间发布倡议书,覆盖到10多个大行业,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四是加强工作模式创新,努力实现两不误双促进。为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中国机械联与各会员单位建立了各工作层面的微信群,健全了会员服务、党建工作和系统新闻媒体等多个微信平台,创新了居家办公模式,保证了工作不断、队伍不散。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了理事会、会员大会,及时把会内声音传递到会员。有关行业科技奖评审,标准、质量、国际交流、展览等一些专业性的会议或活动,均通过视频会或网上等形式进行,保证了活动效果。其中行业设计创新大赛在信息院、教育中心、农机、工程机械协会、仪表学会等单位大力支持下,线上启动和线下系列活动,点击量超过百万。中国机械联的多项工作受到政府部门表扬,得到行业和会员肯定。机械行业也已实现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工业和制造业的较好成绩,为稳增长保全局做出了贡献。
(二)精心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中国机械联组织编制行业五年规划,做到了提前谋划、及早动手、精心编制、务求质量。编制工作自2019年5月启动,用了近两年时间,经过精心打磨,到目前形成了1个行业发展纲要、26个专业规划和9个专题规划共计36个规划组成的规划体系。
在编制过程中,成立了由会长牵头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配备相关力量,制定印发了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较早地启动了编制工作。疫情期间,坚持由会领导带队,到六个重点行业进行调研,了解情况,交流思路。围绕行业发展短板、“十四五”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建议等重点议题,邀请行业内外各领域专家,多次组织专题研讨和工作交流,形成了研究成果。
抽调力量精心组织了编制。在形成提纲和初稿后,先后经过六次大的修改。在党的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又按照中央精神进行了修改补充。期间先后邀请了社科院、国研中心等专家听取意见,在中国机械联会长办公会、会长务虚会、会长会、老部长座谈会和地方协会工作会上进行讨论,听取意见,同时深入到有关地方企业听取意见。近期,又对照“两会”精神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愿景目标纲要”部署要求,再次做了修改完善,今天在第八次会员大会上进行发布和宣讲,并报送有关部门。
机械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凝聚着政府部门、行业老领导老专家和方方面面的智慧与心血,也得到了工信部的充分肯定。这套规划必将在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引导行业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也会成为我们推动机械工业“十四五”平稳健康发展的行动指南和服务广大会员的工作遵循。我们要很好加强宣传和贯彻落实。
(三)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2020年,中国机械联按照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重点围绕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注重加强基础工作平台,做强业务板块,提升支撑和服务能力。
一是扎实推进基础能力建设。科技工作:完成了高端机床装备攻关任务项目库建立与接续专项实施方案编制等重大专项相关工作。推荐了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1项、专利项目4项,推荐“杰出工程师”、“领军人才”25名。申请新建创新平台13家,考核评估59家,完成6家创新平台验收挂牌。牵头举办了机械行业设计创新大赛与高峰论坛。参加了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修订、首台(套)推广应用指导目录修订、保险补偿项目评审等工作。开展了核电产业基础再造项目短板装备遴选及第一批输变电、核电及其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评定,完成了煤化工、三代核电等重点工程项目中部分关键设备国产化的组织协调工作。组织评选2020年度行业科技奖370项,科技成果鉴定269项。
标准化工作:安排机械工业领域国标计划项目563项、强制性国标计划8项,行标计划项目461项,审核报批国标266项、行标261项。批准发布机械工业领域国标453项、行标407项。针对国标委“整合的强制性标准清单”涉及的91项强制性标准,分16个组别提出了整合工作方案和11项计划项目建议。组织制定颁发了团体标准58项。
质量品牌工作:组织开展了产品和服务质量承诺活动。遴选质量诚信企业12家,优质品牌41个,质量品牌领军人物等34名。开展了企业品牌培育现状调研,报送了评估报告。申报工信部23项计量技术规范并获批立项。对单项冠军领航企业9类产品遴选标准、140家申报企业和产品等进行了审查论证。审核上报了48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荐评价13项节能技术装备和“能效之星”产品。承担了委协会党建局《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0) 》行业篇有关工作。组织实施了4项质检机构能力验证、70家次复评审及扩项评审。对电线电缆等产品许可证修订实施细则提出建议。建立了内燃机、工业机器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站”,开展了相关工作。完成了52家压力容器等单位的资料审查与上报。
统计信息工作:参加政府部门召开的经济分析座谈会、汇报会46次。在加强监测调研、做好复工复产日报周报的基础上,完成了交办的行业统计数据、信息、分析报告等910多件次,比上年增长65%。其中,专题报告或专项工作汇报580多篇;报送经济运行常规分析、重大项目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发情况、行业热点问题等信息330多篇。这些报告和材料内容涉及面宽,时间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尤其是上半年监测疫情影响和复工复产情况的日报周报工作,仅3个月时间就累计上报相关报表、专项材料或专题报告420多件次。
行业发展工作:完成了《关于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的修改;组织了对农业机械、医疗器械等重点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和长板的梳理研究,形成报告上报。提供了 “机械行业产业链情况分析”报告,行业“十四五”发展总体趋势、面临环境、存在主要问题、政策建议等分析材料。协助相关部门完成了京、沪、闽、粤等地区43家企业节能诊断实施情况,提出建议190条。组织征集上报3项行业先进绿色技术。向有关部委反馈了“产业机构目录调整”、“污染影响类建设项目综合重大变动清单”的行业意见。
国际合作与进出口工作:受委托就“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提出新增及修改建议36条;对“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目录”等提出修改建议22条。报送2021年机械产品关税调整税目8项,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关税调整意见14条。针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产业条目,报送了10条意见。全年受理二手机电产品19批进口设备许可,提供近20条意见。成立了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专项工作小组,先后报送了自美进口机械产品及高端装备情况、对美贸易企业清单、机械工业对外投资情况及相关建议。参加了关于周边国家产业链国际合作座谈会并报送有关情况。申报的3项科技部外国专家引进项目获批。
机器人产业工作:开展机器人行业情况调查并进行了专题汇报,上报复工复产数据和报告40余份。对第三批行业规范申报企业进行审查和专家评审。开展领航企业遴选并上报了推荐名单。受委托组织编写“智能机器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专项总结报告”。组织对“十四五”发展重点和对未来15年我国机器人领域关键核心产品和技术进行筛选,就相关问题深入研究并形成材料上报。起草了推进建筑机器人发展与应用工作方案,参与了机器人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相关工作。组织召开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
行业人才工作:组队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荣获优秀组织奖和四枚奖牌。与人社部等部门联合主办了全国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等6项国家级赛事。与中华职教社联合召开了第二届机械工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会。与产业工会联合开展了工人科学技术奖评审。举办了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及创新实践高级研修班。经评审获得第三方社会培训评价组织,首批开展了七个职业的技能等级认定。开展了第十五届高技能人才评选推荐、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人员推荐与人才建设专项课题研究等工作。
二是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取得成效。在严峻外部环境的冲击影响下,中国机械联与全体会员克服重重困难,保证了日常工作的平稳运行,同时积极开拓新领域,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经过全行业努力,机械工业实现全年增加值增速6%,高于全国工业和制造业增速,以良好成绩为稳增长保全局做出了贡献。同时,主要产品生产持续回暖,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回升,外贸进出口同比由负转正,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以及重点企业的转型升级均取得新的进展,机械工业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四)积极推进改革,履职尽责做好各专项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党建工作。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加强了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加强党的领导,提高政治站位,把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贯彻始终,确保全系统职工健康安全、经济工作和改革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坚持理论武装,组织多次学习辅导、专题报告和干部培训班,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全国“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等重要会议和席大大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积极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开展“两化”情况调研,分析评估15个支部“两化”建设情况;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开展了“廉洁从业教育月”活动,持续抓好巡视整改工作,落实廉洁风险防控要求。
二是积极推进协会脱钩改革。按照国资委党委和协会党建局统一部署,完成了行业协会的脱钩改革,正在扎实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组织召开了政策讲解会、职工座谈会6次,深入基层调研、座谈11次。对系统单位人事管理等177项制度进行了清理修改规范。同时,克服困难完成了办公用房的二次搬迁,没有使工作受到影响。
三是尽职做好专项服务。完成了73种报刊年度核验、报刊社会效益评价,开展了“三审三校”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和图书“质量管理2020”专项工作。完成了系统单位43家财务预算、65家财务决算、汇总报表等工作。按要求完成了5家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换届及干部调整,上万份公文收发和千余份外事有关程序的服务。进行了涉企收费专项检查,制定了涉企收费常态化监督机制,开展了排查和“回头看”,确保涉企收费清理整治和“五个严禁”工作的贯彻落实。
四是按时按质完成工业史编纂任务。《中国工业史》机械工业卷编纂工作,在编委会直接领导下,历时五年半,组织系统百余人,全卷300万字已经专家三审后正式交付出版社,作为向建党百年献礼工程的首批卷宗,计划于今年6月中旬正式出版发行。
回顾总结过去一年工作,非常感谢广大会员单位鼎力支持和共同努力。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还存在着新发展理念树得不够牢,整合资源协同共进的工作力度不大,服务意识和工作质量不强,职工队伍的素质能力不适应等问题。我们要重点研究解决。
二、中国机械联成立20周年简要回顾
今年3月26日是中国机械联成立20周年。这20年是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家经济社会与机械工业改革创新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段。中国机械联在上级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各届理事会带领之下,走过了起步创业、成长发展的难忘历程。
(一)20年机械工业发展总体情况
20年间,在经历“十五”至“十三五”四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机械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是巩固了制造大国地位。20年间,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从3.36万家增加到9.23万家;资产规模从2000年的1.96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6.52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从2000年的1.37万亿元,提高到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2.85万亿元。牢固确立了世界机械制造大国的地位。
二是发展质量越来越好。2020年在困难形势下,机械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分别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和制造业。实现利润1.46万亿元,是2000年542亿元的26.94倍,在全国工业中占比为22.69%;外贸出口为4670亿美元,是2000年368亿美元的12.69倍。装备自给率从“十五”初期的70%,提高到目前的85%以上。
三是装备能力显著提升。20年来,一批重点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发电设备自2006年连续十五年年产量超过1亿千瓦(2019年不到1亿千瓦),稳居全球首位。汽车2020年产量达到2522.5万辆,是2000年207万辆的12.19倍,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数控机床2020年产量为20万台,是2000年1.41万台的14.18倍。内燃机2020年产量为26.27亿千瓦,是2000年1.89亿千瓦的13.9倍。2020年,全国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农机装备国内市场供给率达到90%以上。
四是自主创新成果丰硕。目前,机械主导产品的技术来源中,国内占比从20世纪80年代的24.5%,上升到目前的70%。机械标准重点领域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8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一批自主设计制造的发电、通用、工程机械等重大技术装备达到或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机械产品自给率超过85%,基本改变了先进装备主要依靠进口的被动局面。
五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电工三大集团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汽车前十家轿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近90%,通用、重型、工程和农业机械等重点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区域经济与东西部产业均衡协调发展趋势向好。清洁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两化融合、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成效明显。
六是外贸总量迈上新台阶。2003年开始海关统计,当年机械工业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433亿美元,2020年达到7847亿美元。近年来,贸易顺差均在1000亿美元以上。出口结构也由加工贸易和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向一般贸易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与成套设备升级。一批排头兵企业走出国门,在“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机械工业20年发展取得的成绩,充分展示了行业千万职工产业报国的深厚情怀,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家经济社会改革创新的发展成果。
(二)20年中国机械联重点工作回顾
20年中,中国机械联按照党和国家的总体部署,遵循章程规定,牢记振兴的责任使命,深深植根于行业,认真履行服务宗旨,自觉转变观念、转换角色,狠抓基础、开拓业务,在积极探索综合性协会的发展中抢占先机,在做好为政府、行业和会员服务的进取中攻坚克难,实现了稳步健康发展。
一是办会理念不断深化。20年中,中国机械联始终坚守着“以振兴为己任、以服务为宗旨”的办会方针,秉承着行业为根、服务为本和科学、民主的办会原则。四届理事会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相继适时提出了“内抓管理、外塑形象,规范运作、健康发展”的工作原则;“加强整改,强化服务,发展主业,自立自强”的发展思路;强化“全局意识、服务意识、精品意识、效益意识”的办会理念;以及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协会的职业愿景。并相应制定了实施方案和落实措施践行这些理念,逐步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实际又卓有成效的综合性协会发展路径。
二是内部建设不断规范。按期召开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员大会、会长会;定期调整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各项制度已达100多项,涵盖了工作全领域。按照章程组建分支机构、发展会员壮大队伍。目前分支机构发展到5个,会员单位几经调整后,从成立之初的直接会员200多家,增加至500多家(含分支机构会员)。
三是业务平台不断完善。截止到2020年,主要的服务业务均建立了工作平台。机械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及预警系统平台,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行业科技平台从2007年开始建设,目前挂牌运行和正在建设的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达241家;建成国家和行业质检机构249家;建立标委会共325个,其中新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分会105个,新增委员9000名,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处和领导职务,从零发展到14个和14名;与13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组织签署30个合作备忘录,建立了首个境外办事机构;组建了百余名成员的专家委员会,建立了专业咨询服务平台;申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组建了行业人才培养联盟,推进成立了30多个产教集团合作育人基地;中国机械联系统内,构建了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会员关系为纽带,综合与专业配套,点与面结合,有分工、有合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格局,形成了共同服务于政府和行业的公共平台。这些以主要业务为核心的工作平台,在服务行业发展方面成为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四是工作领域不断拓展。中国机械联成立初期,工作领域局限于原有机关熟悉的一些业务。经过20年市场磨磨练,现已拓展到行业经济信息统计监测与分析、科技进步与成果评审、标准制修订、质量品牌建设、产业集群培育、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协调与服务、行业发展引导与专家咨询、国际交流合作和举办国际性展会论坛、产教融合与人才队伍培养、精神文明与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以及系统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等覆盖较全面的服务领域,较好地履行了综合性协会的服务职能。
五是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粗略统计,20年来,统计信息工作完成月报1440期、季报240多期、年报75项,制修订、报批统计调查制度10批次,召开重点联系企业座谈会等40余次。参加政府部门座谈会等1000余次,报送资料2800多篇,提供各类信息超过万条。召开行业经济信息发布40次,发布机械百强、汽车30强(50强)16次;编辑各类信息230多期,完成课题20多个。科技创新工作,20年间,评审行业科学技术奖6273项(其中特等奖37项,一等奖522项,二等奖2274项,三等奖3440项)。组织新成果、新产品鉴定5118项(其中科技成果1921项,新产品3197项)。受委托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项目22项,研究经费总投入30.5亿元,其中国拨7.9亿元。服务核电、油气、机床等三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三个五年计划国家重点项目500余项,包括大型水电站、超超临界火电、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抽水蓄能、大型压水堆核电站、大型炼油、化工、化肥、煤化工、天然气液化与LNG接收站、油气长输管线、大型矿山采掘与煤矿综采等多数国产化示范工程。组织鉴定与验收重大技术装备新产品或成果2000余项。
在推进行业质量品牌建设方面,20年来,已有71类258家企业的263个产品荣获中国品牌称号,培育行业名牌产品和优质品牌311个,质量诚信企业75家,遴选质量品牌领军人物45名,优秀工匠108名,认定产业集群45个,组织特种人员培训10.6万人次,评审特种产品设计单位700多家,向1.5万家企业颁发了特种产品许可证。20年间,组织制修订国标、行标共计22277项,发布18311项。截止到2020年底,机械工业领域国标、行标共计为18429项,淘汰不适应标准2579项。组织制定团标58项。与国际标准对应的标准一致性程度,从2000年的56%提升到2020年的87%以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分会达到325个,委员超过13500名。
在行业引导与咨询服务方面,组织或代表行业参与数十项国家及政府部门各类规划、产业政策等调研、起草工作;组织制定行业四个五年发展规划、专业规划及专题规划上百项。承担和针对行业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完成重点课题研究近百项。举办宏观形势、行业形势等报告会50余场。组织召开专家会商会、专题研讨会等近200次,编辑情况反映206期,组织出版专家咨询报告集,涵盖内容达120多项。参与工程院牵头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四期,出版《服务型制造》、《制造业新业态新模式》等专著,文字量超过百万字。并为多个地方政府提供了行业发展咨询服务。
在对外交流和与展会服务等方面,20年间累计提供机电产品进出口鼓励目录修订和税则税目调整等建议上千条,报送贸易摩擦等分析报告30余份。开展引智工作累计获得资助420多万元。组织召开3次装备制造国际产能合作推进大会,举办24场海峡两岸产业交流活动。主办或联合主办的展会20多个,主办的中国汽车巡展足迹遍及10多个国家及地区。
在行业人才队伍培养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组织完成了国家级、行业类技术技能竞赛、劳动竞赛195赛次,参与人数达千万人次。举办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14个,培训近9万人,开办师资培训项目14个,累计培训1570多人次,组织技能鉴定150多万人次。组织评选一线工人荣获国家及行业科学技术奖达200多人次。举办4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活动,促进建立产教集团30多个。两次在副总理召开的座谈会上做汇报发言。
20年间,行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开展,共评选表彰行业文明单位370家。与政府部门联合开展三次行业劳模和先进集体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劳模和先进工作者1070名,先进集体295个。大力弘扬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凝聚了行业正能量。
六是党建工作和自身建设不断加强。20年来,中国机械联系统党建工作按照党中央和上级党委要求,连续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活动,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建立了反腐倡廉惩治预防体系。组织三次党内评选表彰活动,共表彰基层党组织35个,优秀党员121名,优秀党务工作者39名。党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为促进自身改革创新和服务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同时,工作总部人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累计调入员工49名,累计入党18人,提拔使用干部133人次。目前83名正式职工中大专以上学历占90%以上,干部年轻化、专业化、职业化程度得到提升,形成了一支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较高,战斗力和服务力较强的员工队伍。20年中,中国机械联的凝聚力影响力不断扩大,向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协会的愿景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三)20年中国机械联发展的主要体会
一是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政治站位,履职尽责、坚守使命。中国机械联作为行业综合性协会,其政治站位、政治能力强弱,关乎行业发展和社会形象,关系自身建设和发展方向。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始终做到从政治和大局的高度思考和谋划工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职尽责、做好服务,这是20年发展历程给予我们的深刻启迪。要时刻牢记不忘初心使命,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是必须坚持植根行业、服务为本的办会宗旨,增强本领,开拓创新。行业是协会生存发展的根基,服务是协会的立会之本。只有深深植根于行业,服务于行业,才能有生存的土壤和存在的价值;只有始终如一地履行好服务职责,才能赢得政府、行业和社会的认可。
振兴机械工业是几代机械人的共同使命,没有了行业主管部门,但机械行业还在,非政府职能的行业服务工作还在,协助政府加强行业管理的支撑作用不可或缺也不可替代,中国机械联要义不容辞地扛起行业大旗。要通过我们的工作,凝聚引导企业,团结带领会员,围绕行业振兴大目标,找题目、做文章,围绕实现高质量发展,提素质、强本领,努力发挥推动行业发展、协助政府管理行业的桥梁纽带和参谋助手作用。
三是必须坚持推进专业化、职业化平台建设,打牢基础,创建品牌。经过20年精心培育和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构建了十多个业务平台和多项品牌服务业务,也培育锻炼出了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职业化团队,这是中国机械联的独特优势和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坚信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企业需求是我们最大的市场,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就是我们的主营业务,我们不做别人无法去做就是我们的优势。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持续改进创新,努力提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加快补短板,创品牌,更好整合资源、打造优势,不断实现新发展。
四是必须坚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必须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抓好系统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更好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与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必须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构建起系统单位和会员的命运共同体,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联合的作用,充分依靠各会员单位协同共进,形成服务合力。要切实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努力促进服务工作效率和效能提高,形成全行业的统一意志和行动,才能为促进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五是必须坚持以章程为核心规范运作,加强自律,追求卓越。20年来,中国机械联始终坚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严格按章程办事,坚持科学民主办会,坚持不断深化“四个意识”,建立完善各项制度,严格管理,加强督办,形成责任传递机制。坚持强化自律自强,打造精品,实现观念不断更新、制度不断完善、运行不断规范、机制不断创新、素质不断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影响力不断扩大的积极成效。
以上体会是中国机械联20年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值得很好继承和发扬。
三、“十三五”收官总体情况
(一)2020年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2020年,在内外部环境极其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机械行业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坚持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工作两手抓,在挑战中承压前行,保持了经济运行回稳向好的发展态势。其主要特点:
一是增加值增速稳步回升。数据显示,2020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6%,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和制造业3.2、2.6个百分点,高于年初预期。
二是主要产品生产持续回暖。重点监测的120种产品中,有62种产品产量增长,占比51.7%。其中汽车全年产销双双超过2500万辆,发电设备完成1.4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从产品产销增减情况看,投资类产品市场恢复快于消费类产品市场恢复,工程机械、发电和输变电设备产销保持快速增长,主要农机产品生产持续回升,与物流、环保和智能制造相关的产品增速继续加快。
三是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回升。全年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2.85万亿元,同比增长4.49%;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41%。与全国工业相比,全年机械工业营业收入增速较全国工业快3.7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增速较全国工业快6.29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高0.33个百分点。
四是外贸出口同比由负转正。机械工业外贸进出口在5月份降幅触底后,总体呈现回稳的趋势,年底实现同比由负转正。全年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7847亿美元,同比增长1.54%。其中进口3177亿美元,同比增长0.88%;出口4670亿美元,同比增长1.99%。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494亿美元。
总体上看,2020年机械工业生产经营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已随着疫情的好转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但需求疲软、产成品库存上升,货款回收难度增大,行业投资仍处低位,汇率波动影响出口企业效益,产品价格普遍走低等问题,对行业的平稳运行仍构成巨大压力。
(二)“十三五”机械工业发展简况
“十三五”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第一个五年,机械工业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一是经济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20年底,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92288家,较2015年末增加6833家,占全国工业的24.09%;资产总额由2015年末的19.27万亿元,增至2020年底的26.52万亿元,累计增长37.62%,年均增速约6.5%,在全国工业中占比20.92%。营业收入占全国工业的比重为21.53%,以上指标占全国工业的比重均有所上升。但利润总额占比下降2.57个百分点,占比为22.69%。
二是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由于国家统计标准的调整,2018年前后统计口径发生了一定变化,导致期初期末的数据不可直接比较。)机械工业发展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走势。机械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速约为7.5%。2016-2018年可比口径下,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7.64%;2019-2020年底机械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约3.2%;总量始终超过20万亿元规模。2016-2020年,实现利润总额年均增速约4.8%,总量上均超过1万亿元规模。利润率保持在6%以上水平。
三是外贸保持增长态势。2020年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比2015年增长16.1%,年均增长3.8%。累计实现贸易顺差比2015年增加323亿美元,年均增长6.6%。贸易顺差占全国外贸顺差的比重由2015年的18.7%,增至2020年的34%,上升15.3个百分点。一般贸易比重由2015年的60%增至66%,连续五年在60%以上。机械工业在全国外贸进出口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巩固。
四是科技创新取得成效。多数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同比增长。创新平台不断完善,挂牌运行和在建的创新机构达到241家,并在基础核心零部件制造、加工成形装备制造、工业机器人检测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五年间,实现科技成果和新产品成果3606项。“华龙一号”三代核电示范项目、CAP1400示范工程总体设备、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水电机组、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大型乙烯装置与10万等级大型空气压缩机、700吨大型液压挖掘机、4000吨级超大型履带起重机等,一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实现突破。
五是基础能力有所增强。攻克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基础共性技术,在可靠性技术、试验技术、基础工艺等方面,取得一批原创性技术成果。在可靠性及实验技术方面,突破了大型升船机复杂系统可靠性多元评价方法与长寿命高可靠服役策略、大模数重型齿条制造技术与寿命评价、升船机可靠性评价准则与工程验证技术。在基础工艺方面,掌握了大型复杂复合材料构件数字化柔性高效精确成形关键技术、复杂铸件无模复合成形制造关键技术。在关键零部件方面,高端核级密封件系列产品打破发达国家长期技术封锁和垄断,第三代轿车轮毂轴承实现产业化,替代进口并出口国外。高精高效五轴加工中心、超重型数控机床、大型压力机等基础制造装备取得重要进展。质量品牌建设取得成效。已建249家国家和行业质检中心,188家企业优质产品获行业优质品牌称号,认定38个产业集群区域品牌。
六是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两化融合快速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机械领域广泛应用,数字化工厂、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生产线、智能化服务模式、工业云等方兴未艾,在电器工业产业链基本实现全覆盖。生产+服务、产品+服务等全方位价值链经营等服务型制造快速发展,一些骨干企业服务型制造占比达到30%以上。绿色制造发展理念形成共识,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以及大批节能产品与绿色制造、再制造等,已在行业全面推广,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总体看,“十三五”时期,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转型升级取得了积极进展,巩固了世界机械制造大国的地位。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是:产业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不足,利润水平偏低,发展质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一些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卡脖子”的短板和“断链子”的风险依然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知名品牌匮乏,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可控存在隐忧。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行业发展仍面临较大的困难、压力和挑战。
四、面临形势和重点工作
(一)面临形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且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一是国际经济环境更加错综复杂。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降到十年来最低水平。进入2020年,受突发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进一步下滑,遭遇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超过90%的世界经济正在同步萎缩,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均难以幸免。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经济全球化逆流涌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前所未有。
二是全球产业格局与创新版图加速重构。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产业格局与创新版图加快调整和重构。以美国为首的经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制造业回流战略,一方面加大先进制造的战略布局,抢占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重塑国家竞争新优势;一方面无端对我进行技术封锁和打压,引发贸易争端和贸易摩擦,对我产业链创新链安全带来巨大风险。
三是我国高质量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与政策、经济与物质基础、人力资源与市场空间等优势条件明显。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传统产业以“规模扩张”及“要素驱动”为动力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同时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压力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
四是建设机械制造强国任重道远。稳增长是发展的经济基础。目前机械工业经济运行面临困难,亏损企业数量与亏损金额有所增长,账款回收难和产品优质不优价的问题愈发突出,对外贸易形势也不容乐观,亟需加快缓解。转型升级进入攻坚阶段,要从根本改变大而不强、全而不优和“卡脖子”、“断链子”等受制于人的短板弱项,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尚需付出艰辛的努力,机械工业要做好打硬仗、打持久战的各种准备。
(二)下步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的起步之年。关于行业和中国机械联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去年我们先后召开了会长务虚会、四届十三次会长会,并征求了老部长老领导和地方协会等多方面意见,形成了初步想法,昨天经四届九次理事会和四届八次会长会进行了审议。
1、总体思路
深入学习席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遵循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抓统筹融合,抓核心短板,抓动能转换,抓能力提升,全力稳增长、夯基础、促升级、拓市场、增效益,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确保“十四五”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2、重点任务
一是切实抓好理论学习和思想武装。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紧密结合当前党史学习教育,认真抓好党的十九大及历届全会、全国“两会”精神的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保持政治定力。要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提高政治站位,树牢新发展理念,树立国际化视野。增强系统观念、全局观念,增强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职业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产业报国的家国情怀。要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深入学习,统一思想认识,正确研判形势,把握发展方向。要努力改进学习方法,丰富教育形式,努力在学懂弄通悟透上下气力,在求真务实管用上下功夫,团结引导职工确保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得到贯彻落实。
二是精心做好长远谋划和“十四五”开局。开局、起步之年关乎长远。要用系统观念、全局观念,统筹“两个”大局,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要求,结合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和今年的目标要求,着眼长远,精心谋划好本行业、本单位新一年、今后五年乃至2035年发展的思路举措,做到胸怀大局、心中有数、有备而战。要密切关注国际疫情和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关注党和国家有关新政策新部署,在工作安排上加强与国家和行业发展规划的衔接,及时调整完善自身规划,确定自身的工作重点、任务目标、工作思路和措施办法。要加强对规划的宣贯和落实推动工作,使目标要求人人皆知,责任传递层层落实,形成统一的思想和科学有效的贯彻举措,促进规划真正发挥应有作用。
贯彻落实“十四五”行业发展纲要,要树立新发展理念,以系统观念、全局观念谋划发展,增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发展定力。要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不折不扣融入和贯彻到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务求取得理论与实践的积极效果;要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在质量效益提升的基础上,实现行业平稳健康发展。要在增强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上狠下功夫,集中在解决“卡脖子”、“断链子”受制于人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要围绕新发展格局,努力通过锻长板、增优势、创品牌,探索出一条符合行业实际的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路径,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市场。既要下决心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又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面提升产品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要增强底线思维,提升应对风险能力。要以国际化视野和世界眼光,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深刻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把复杂环境与风险挑战估计足,把应对的措施办法考虑周全。要深入分析自身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劣势,及时调整策略,努力在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赢得先机;要注重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不断提高软实力。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以党的路线方针动员凝聚职工,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要继续传承发扬行业优良传统,积极培育高素质产业大军,创建先进企业文化,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素质能力,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三是坚持稳中求进实现预期发展目标。要针对当前外部环境多变、行业经济运行态势不稳、困难较多的现实情况,增强稳增长保全局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要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发扬疫情期间的好做法和敬业精神,发挥中国机械联和各行业组织的优势,发挥行业经济预警监测的平台作用,加大监测分析力度,掌握发展态势和发展方向。要重点针对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等影响进行重点跟踪,开展企业、生产、投资、市场预期调查。特别要更多关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动态,注意发现趋势性、苗头性、潜在性、突发性问题,及时形成有份量、有价值的报告和建议,为政府决策、行业发展和企业会员提供有效服务。要充分发挥专家委会商会等专业作用,抓住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和专题调研,反映企业诉求,争取政策支持。要继续做好行业经济形势报告会、机械百强、汽车三十强(五十强)发布会等受欢迎的服务活动。会员单位也要主动加强与中国机械联和所在行业的信息畅通,共同助推行业攻坚克难,实现增加值6%左右的预期目标,继续为稳增长保全局做出贡献。
四是全力推进“两化”攻坚战取得成效。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是今年和“十四五”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今年的着重点是针对国家重点需求、“卡脖子”技术和替代进口的短板等突出问题,以中国机械联制定的“指导意见”为抓手,联合相关专业协会及部分地方行业组织,共同开展调查研究,找准薄弱环节,分项制定措施。在此基础上,拟在今年适当时机组织召开行业“两化”攻坚战推进大会,交流情况,推进攻坚工作落实。要组织力量梳理重点攻关项目,制定攻克难题的具体计划,搭建产学研用的创新平台,着力在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上取得突破。要通过不懈努力,推动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基础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性不断增强,努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要发挥系统工作体系的组织优势,围绕“两化”攻坚战,继续加强中国机械联及各相关行业的业务平台和分支机构建设,形成工作合力。要重点针对短板弱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强基础科技创新、核心零部件攻关、关键基础材料研发、先进工艺及装备研究推广等重点项目推进,加强标准化能力提升、产业技术基础支撑体系与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同时,要加强检测与认证、质量品牌提升、跨界融合发展、强化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等各项工作,共同为提高产业基础能力、构建现代化产业链做好服务和支撑。
五是持续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突破。继续强化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思想,围绕国家战略科技能力建设和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需求,认真实施“十四五”行业科技发展规划,以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为重点,积极推荐2021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科技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与年度指南编制。主动做好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协调服务,进出口税收政策调整,首台套评定评价,研发创新与示范应用联盟,参与重大专项课题探究。要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同行先进水平,针对自身的差距问题,积极引导企业从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与创新设计的源头入手,加快两化融合和基础试验检测与标准化建设,夯实科技创新的基础支撑。
要加强对创新平台的申报、验收、年度审查、运行情况的考核评估和平台网站维护,以及专题技术交流等系统建设,发挥平台更大效能。要加大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奖励、科技成果与新产品鉴定推广的工作力度,以此推进形成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促进跨界融合与产学研合作同步发力,努力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增强发展后劲,提升机械工业科技创新能力。
六是深入探索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实现路径。要把适应新发展格局、激发新发展活力,作为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支点,积极引导行业深入研究新发展格局对机械工业的影响,从生产端提出机械行业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实现自身更好更快发展的思路和措施。要组织力量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针对机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断点堵点和薄弱环节,大力推进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行业新动能。要通过大力推进质量品牌建设、产业集群品牌认定、诚信体系建设、质量创新大赛等多种途径,不断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和服务质量,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产品信誉度、认可度、竞争力提升,扩大市场、提质增效。
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发展趋势,深入研究产业及企业在国际大循环格局中的地位和变化,研究进出口关税调整及政策变化,疫情和贸易摩擦对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妥善应对。要充分运用“一带一路”利好政策,运用行业组织和骨干企业驻外机构力量,有计划地“走出去”,开拓国际多元化市场,提高对外开放的国际化水平。中国机械联及各行业组织将全力做好服务。
七是深化协会改革完善工作体系。要继续做好协会脱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各项工作,维护好业已形成的系统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一如既往做好组织协调、综合等各项工作,更好服务于发展。将集中力量做好会员服务手册中确定的126个项目和展览展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要继续做好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毫不松懈、确保安全。今年,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快完成四届理事会和党委换届。进一步加强秘书处自身建设,重点是解决好专业骨干青黄不接和年轻干部培养等问题。要认真贯彻落实近期22部委下发的《关于铲除非法社会组织滋生土壤 净化社会组织生态空间》与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管理 严格规范社会组织行为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做好学习宣传、自查自纠和完善制度等落实工作,促进依法照章规范运作,提高服务能力水平,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同志们,好风凭借力,奋进正当时。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让我们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动员机械行业千万职工,坚守初心,践行使命,开拓创新,拼搏进取,为起步“十四五”、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 大家都在看
-
1
中国科协机关党委党支部与中汽学会党组织联合开展“同话改革,共促发展”主题联学联建活动
-
2
张进华理事长带队赴东风汽车走访交流
-
3
EV先锋论坛:下一代电动化平台定义初步日程发布
-
4
成果分享 || 基于数字证书的车桩协同通信安全认证技术要求研究
-
5
加速转型,领航未来!SAECCE 2024新能源汽车主论坛成功举办
-
6
标准立项 || 《纯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效能快速评价及试验方法》
-
7
博学多闻,研行启智!2024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青少年汽车科技研学活动(重庆站)
-
8
SAECCE 2024 “电池建模与智能电池关键技术 ”论坛成功举办
-
9
SAECCE 2024智能网联汽车主论坛成功召开
-
10
国际交流|中欧汽车轻量化技术研讨会暨走访活动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