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热烈祝贺我会特聘顾问王秉刚先生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来源: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国际欧亚科学院成立于1994年,总部设在莫斯科,分别在欧洲(法国)、欧亚(俄罗斯)和亚太地区(中国)等六地建立了区域中心,并在15个国家建立了国家科学中心。其中,中国科学中心是人数第二位的中心,于1996年由中国科学院申报并经国家科委批准成立。截至目前,国际欧亚科学院共拥有来自46个国家的600余名院士、通讯院士和荣誉委员。

王秉刚简介:

1938年3月出生

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专业

1961-1991:任第一汽车厂试验组长、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副所长

1991-1999:任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1999年至今:长期担任国家新能源汽车研发与产业化领域核心专家

2010年至今:担任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特聘顾问、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

 

重要贡献:

王秉刚同志是我国汽车整车试验与可靠性技术的重要奠基人,是我国清洁汽车技术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领军人,为我国汽车试验技术发展以及汽车转型升级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汽车领域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及政策的研究制定,投身行业工作主持了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及共性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等众多项目研究工作,并曾担任《汽车工程》等学术期刊主编职务,为行业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秉刚同志对待科研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工作中坚持原则,有着诚信严谨的学术作风和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

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机械部与一汽的科技奖若干项;2019年还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纪念章”。

 

一、提高我国汽车整车试验与可靠性技术试验水平,成就卓著。

早在1965年,他率队在新疆、西藏首次完成了我国汽车“三高”试验,即高原(海拔5000米)、高寒(-50℃)与高热试验(45℃)。他领导的试验小组建立了我国最早的汽车整车试验方法标准体系,自主研发了载重汽车大型底盘测功机与测功拖车,为我国汽车整车试验技术奠定了基础。

1982-1985年他负责完成我国汽车道路路面谱研究课题,根据海南岛、新疆、东北等地实测道路不平度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了中国汽车路面频谱图,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疲劳强度设计、振动与平顺性研究、可靠性与寿命试验以及试验场可靠性道路设计等领域。他带领研究小组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设计出符合中国道路频谱特征的可靠性试验用路面,比国际上主流使用的实际路面拷贝方法更加具有典型性、更加先进,目前仍居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已应用于第一汽车厂试验场、海南汽车试验场、交通部汽车试验场等可靠性试验道路中。在海南试验场可靠性道路上采集的载荷谱成为国内外汽车可靠性设计与试验的重要输入。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个自主设计的汽车试验场--海南汽车试验场设计及建设,并建立了第一个试验场试验规范,对提高我国汽车试验水平做了重要贡献。

我国第一个汽车试验场

 

1986年前后,他参加组织了全国汽车质量考核与改进工作,负责完成了“载重汽车可靠性试验评价方法”课题,在中国汽车行业首次将数学统计方法应用于可靠性评价与改进工作中,制定了可靠性评价的科学指标体系,提出改进我国汽车可靠性的系统建议,并做了大量的培训讲课工作,对扭转我国汽车可靠性水平落后的状况做出重要贡献。他编著的《汽车可靠性工程方法》一书至今仍是我国汽车可靠性技术的重要指导文献。他是我国汽车行业公认的可靠性技术奠基者,2018年,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成立可靠性分委员会时他被推选为名誉主任。

二、推动我国清洁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1998-2009年期间,他担任全国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科技部“清洁汽车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项目总体组组长,牵头推动了我国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LNG)汽车的自主研发及产业化。

2006-2016年期间,他分别担任过科技部中德可再生交通能源合作项目中方协调人、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三部委(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重大专项”专家组组长等重要职务,主持推动了国家各类专项工程的实施,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还作为重要成员参与了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等重大战略规划及报告研究编制,贡献巨大。

 

三、积极投身行业工作,为行业技术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在科技部指导和支持下,2010年,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牵头组建了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简称“电动汽车联盟”)。电动汽车联盟成立至今,他一直担任联盟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一职,强调新能源汽车主要核心技术在关键零部件,主持联盟建立了“需求导向、共同投入、成果共享”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研发模式。在他的主持推动下,目前已开展了先进动力电池系统、高性能电驱动系统、高效热泵空调系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电动汽车安全预警技术等40多项关键零部件及共性技术研发,多数产品技术已实现了产业化,并研制了30多项相关团体标准,成果丰硕。在电动汽车联盟成立十周年之际,获得联盟“卓越贡献奖”。

他领导行业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制定了国际上首个“汽车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及大气污染物排放评价方法”团体标准,并相继完成了2018年、2019年评价报告;同时他还曾担任《汽车工程》等学术期刊主编职务,为行业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