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计划

来源: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各位常务理事、各位代表:大家好!

2011年,是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我国汽车产业在经历十年的超高速发展之后,增长速度大幅减缓,市场竞争激烈,结构调整形势紧迫,技术创新内生动力增强。

因应形势,2011年,在中国科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指导下,在常务理事会领导下,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面向汽车产业科研和生产主战场,积极探索符合中国汽车产业和科技社团发展规律的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立足服务、务求实效,圆满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务,为增强汽车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2011年的工作回顾

一年来,中汽学会各级组织按照七届六次常务理事会精神,围绕“全面提升学术交流水平;全面提升为经济社会服务工作水平;全面提升科普工作水平;全面加强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进一步突出学术和技术特色,强化精品和服务意识,团结协作、开拓创新,迎来了学会工作的新时期,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进入了政府支持下的产学研合作新时期

技术创新联盟是产学研联合的重要组织模式创新,是政府支持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主要方式之一。2011年,学会发挥学术性团体的独特优势,推动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汽车制造装备创新联盟和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作全面展开。

汽车轻量化联盟继续加强组织建设,完善组织结构;促进技术交流,成功召开了春季的轻量化联盟工作会议以及秋季的轻量化技术研讨会。由联盟承担的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项目“汽车关键轻量化技术开发与整车的集成应用”正式启动,标志着政府支持下的轻量化联盟项目进入了实施阶段。

汽车制造装备创新联盟遵循“十二五”“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的“二三四工程”原则,组织和推荐了51个项目。即以两大龙头产品——车身、节能环保动力总成为突破口;选择三大领域——现代车身制造技术与装备,节能环保动力总成及其它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与装备,汽车新材料、新工艺制造技术与装备;突出四项核心技术——汽车制造装备的成套技术,轻量化材料制造技术与装备,绿色制造技术与装备,汽车电子零部件制造需求的精密机床。2011年11月,装备联盟在上海召开了2011年理事扩大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二届联盟组织机构。

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承担的国家863“小型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正式启动,整车和平台课题顺利实施,关键零部件等共性技术课题正组织落实。2011年11月2日,联盟第一届理事会和专家委员会会议在上海隆重召开。 围绕联盟技术需求,组织了深度和高效的专题技术研讨。

(二)进入了追求精品服务的新时期

服务是学会的核心理念之一,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技术服务是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新形势对学会工作的新要求。2011年,学会全面实施精品工程,将精品服务意识贯彻到学术交流、产业研究、期刊出版和科普文化等各项业务中。

突出学术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活动。提供学术交流是学会主业,也是学会立会之本,活力之源。2011年,学会系统积极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共组织各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近百场次,交流论文4000余篇,万余名次科技工作者参加了技术交流活动,这对于活跃产业学术思想,启迪创新思维,促进自主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学会对汽车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学会一直致力于将学术年会打造成国内汽车行业最具影响的学术交流平台,“2011年中汽学会年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年会以“动力、能源与环境”为主题,历时三天。共设置10个专业分会场,吸引了国内外知名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和相关产业的高管、技术人员,国际、国内汽车组织代表,科研院所专家、主流媒体代表等近600人到会,征集论文303篇,177篇入选《年会论文集》,评选优秀论文28篇刊登在学会核心期刊《汽车工程》和《汽车技术》,年会期间还向28位优秀论文作者颁发了证书。

本届年会有以下特点:中汽学会秘书处代表轻量化联盟作了《汽车小型化与轻量化》的主旨报告;中日韩共同举办第二届汽车论坛(全英文交流);召开了两场技术首脑论坛;在距离“2012年世界汽车工程年会”(FISITA 2012)开幕还有1年1月1天之时,举办了隆重的倒计时仪式;聘用了专业化会议公司,提高了会议的注册、接送等项服务工作的质量;会议同期还进行了产品和海报展示,与会者能够借此机会,零距离接触到各大企业的最新技术及服务成果。

聚焦热点,产业和政策研究取得新成果。2011汽车蓝皮书正式对外发布。由学会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编写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1)》正式对外发布。报告重点回顾了入世十年来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并对我国乘用车小型化和轻量化进行了专题研究。学会承担了其中的行业标准与法规、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零部件和配套体系以及小型化和轻量化的专题研究等重要内容。从2007年创始的汽车蓝皮书到今年已经完成4本,成为一个系列。该书对汽车行业管理部门、企业决策部门、战略研究机构和投资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在汽车行业中有了较强的影响力,受到了有关政府部门领导,企业负责人以及行业管理者的一致好评。

《中国汽车参考》按季度出版。汽车参考以其独特的视角,记录专家观点,也已经成为政府汽车管理者和汽车企业负责人快速了解行业技术动态的窗口。研究院在完成日常课题研究的同时,继续做好该刊物的编辑和印刷、发放等工作。

研究课题分批启动,研究工作全面铺开。完成了工信部委托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调研报告“。采取问卷调查与现场考察、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对5类企业378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选取了30家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较为翔实准确的了解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状况,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提供重要依据。

主持或参与了《节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管理办法 (试行)”的研究起草工作。研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方案”,起草了关于试点城市的工作要求和加强安全管理的两个管理文件,为政府的产业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近年来,我国汽车企业纷纷加大“走出去”力度,出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了进一步清晰我国汽车产业走出去面临的国际形势,自立课题《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已经全面启动。

研究成果获得高度认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课题成果荣获2011年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软课题在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中获得的最高奖项,同时凭借其严谨性,权威性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优秀皮书奖—提名奖”。产业研究院为主编写的《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状况及产品开发能力研究报告》和《中国纯电动汽车发展配套措施研究》分别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科协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和二等奖,中汽学会获得优秀组织奖。

培育精品期刊,实施强刊工程。学术期刊是学术交流活动重要的一个方面。广大科技工作者不仅可以从科技期刊中获取大量的科技信息,而且可以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向社会公示,可以说科技期刊是永不闭幕的学术会议,它在学术交流活动中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学会高度重视《汽车工程》的建设,从2011年1月起,《汽车工程》杂志网站和网上采编系统已投入试运行,整个编辑部的工作也随之以网上采编系统平台为基础进行了全面调整和适应。目前投稿、审稿、修改、录用、退稿等流程都已经在网上进行。同时在稿件编辑流程中增加了《著作权转让协议》签署等法律程序,进一步保护了知识产权。一年来网站工作基本正常,在全新的电子化平台基础上运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网站的建立进一步树立了《汽车工程》杂志的形象,提高了社会影响力。

从2010年以来,我们对《汽车工程》杂志的办刊方向和定位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调整,重点反映我国汽车产业在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最新成果。继恢复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数据库收录后,稿源数量充足,2011年全年来稿927篇,增幅超过50%;稿件质量逐步提高,新建的专家库中一批新的年青审稿专家把关严格,稿件录用率30%,为杂志提高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并进行综合评分,《汽车工程》在国内全部科技期刊中的排名由2009年1946种中列第377位(46种交通运输工程类期刊排名第6位)上升为2010年1998种中列第204位(46种交通运输工程类期刊排名第5位),提前了173位,同时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汽车工程》杂志在国内的影响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行业影响进一步提升。2011年新增理事单位3家。“2011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共有66个项目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40项;共有5人获得“中国汽车工业优秀科技人才奖”,2人获得“中国汽车工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

进一步推进工程师认证和培训工作。2011年,完成北京汽车工程学会申报第六批汽车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认证互认工作,共有34人在6个专业领域通过工程师级别互认。完成吉利控股集团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认证评审工作。开展多项专业培训工作。

(三)进入汽车科普文化发展新时期

大力发展汽车科普文化是我国进入汽车社会后的需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会重要职能之一。学会按照精品工程的要求,巩固传统科普业务,积极开拓新型活动,出版、赛事、展会等多形式推进,全面进入汽车科普文化发展新时期。

巩固科普杂志《汽车之友》行业领先地位。《汽车之友》在完成转企改制工作后,通过进行车类业务要量身定做,非车类业务要注重创新等措施,进一步强化编辑、美编、网站、发行和广告的联动效应,强化团队建设,取得很大效果。与同类汽车科普期刊相比,2011年发行量、社会认可度等各项指标仍然名列前茅。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初具规模。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是全球主要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共同拥有的一项非盈利性社会公益项目,已经成为各国发现和培养高端工程技术人才最重要的非教育领域的社会化公共平台。由学会发起主办、中石油润滑油公司冠名支持的第二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于2011年10月21日在上海胜利闭幕,大赛取得了巨大成功:

一是参赛队伍从第一届的20支增长到34支,参赛队员总数达到680人,净增长60%,标志着大赛得到了广大院校和学生的普遍认可和积极参与;

二是首次邀请了德国赛第二名车队——德国慕尼黑大学队来华参赛,更加坚定了中国赛国际化的信心;

三是FSC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参赛学生得到了广大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和青睐。

四是赛事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包括中央电视台二频道、五频道等中央媒体和北京电视台等地方媒体在内的电视、报纸、网站、杂志报导赛事。

我们相信,大赛利在当代,功在未来!长期坚持下去一定能够为中国汽车产业培养和发现大批专业人才,促进中国汽车工业从“制造大国”向“产业强国”迈进。

此外,2011年学会还顺利组织“汽车造型设计大赛”、“新能源汽车展”和“全国高职院校汽车营销技能大赛”等活动,进一步开拓了汽车科技和文化普及的新阵地。

(四)进入国际化发展新时期

国际化是汽车产业发展大趋势。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国内科技工作者提供国际学术舞台,请国际专家参与国内技术活动,使国内学者能站在学科前沿领域,与国际一流学者研讨交流是学会重要任务。2011年,学会以FISITA 2012年会筹备工作为契机,全面推进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

成功举办多项国际会议。2011年4月第十四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期间,在上海举办了“2011(第三届)国际先进汽车自动变速器技术研讨会”。研讨会聚集近45家整车、变速器、研发和零部件公司介绍最新技术和解决方案,近30家公司展示变速器领域的最新产品和服务,吸引了490余名国内外主要汽车、变速器、研发及零部件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和工程师、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会。会议期间,国内外企业高层还就乘用车、商用车变速器发展热点问题分别展开互动讨论。深度的研讨交流加技术和产品展示的学术会议模式得到与会者认可。

同期,作为“国际电动汽车合作倡议”(EVI)中国秘书处,学会组织承办了由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主办的“2011国际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及产业发展论坛”,协助IEA成功召开“第二届先进汽车领导人论坛(AVLF)”。来自13个国家政府、产业界、学术界、示范城市和IEA的近300名领导专家参加会议。并在会上探讨了电动汽车业发展的现状和在城市示范推广的前景、当前的技术进步和瓶颈问题,以及政府、汽车产业界和科技界的合作应对之道。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会议发表重要话。

与此同时,学会作为FISITA 2012年会的主办单位,在上海组织承办了FISITA 2011春季常务理事会。共有来自欧亚近十个国家的理事们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共同审议讨论了FISITA未来的工作模式改革内容。

2011年学术年会期间,中日韩学会共同举办第二届中日韩汽车论坛,推动三国汽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FISITA 2012年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FISITA 2012年会筹备工作是学会2011年的中心任务,我们的目标是将2012年FISITA年会办成里程碑式的国际会议,充分展示我国汽车科技成果和工程师的风采,挑战巨大。可喜的是,一年来,学会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积极走出去,加强宣传,取得良好效果。2011年,学会先后组团或派员参加了美国、日本、德国、西班牙等国参加其SAE年会及FISITA会议,并与各国华人汽车专业机构积极交流,走访了国内外骨干企业、科研机构,广泛动员。目前,已征集论文摘要1500多篇,并完成评审,来自35个国家的国外学者论文近600篇,占37%;总计注册作者1320人,来自38个国家的国外作者545人注册,占41%。会议组织机构有效运行,会议主要议程和内容基本确定。我现在可以肯定的说,在国内外汽车企业、相关机构和专家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下,里程碑式的国际会议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国际合作研究取得重要进展。2011年,学会先后完成了通用汽车公司委托的“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模式研究”和美国能源基金会委托的“汽车节能技术发展战略”课题研究工作。目前,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委托的“中国汽车行业节能减排中长期战略”研究工作正在实施。

(五)进入项目管理和实体经济的新时期

2011年,学会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汽车轻量化共性技术平台建设“、863计划“下一代高性能纯电动轿车动力系统平台研发”和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基于城市工况的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国际合作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正式启动,标志着学会开始了项目管理的新时期。这些课题的共同特点是资金额度大、参与单位多、时间紧和任务重,是对学会秘书处管理能力的新挑战。秘书处从制度机制入手,充分发挥专家力量,在课题参与各方的支持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根据科技部的统一部署,依托汽车轻量化联盟,由学会牵头,筹建汽车轻量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精心组织,包括学会在内的17家单位签署了《汽车轻量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框架协议》,先后于3月和9月两次召开了筹建工作会议,成立了相关组织机构。目前,共计筹资4350万元,作为联盟载体的股份公司正在注册筹备阶段,这也标志着学会将进入实体业务新时期。

(六)进入协同合作新时期

协同合作也是学会的核心理念和开展工作的根本要求。学会人手少、任务重,合作才能做好事,合作才能做大事。

加强秘书处内部协同。2011年,秘书处更加强调各部门的分工协作机制,在重大活动组织、会议举办、产业研究等各方面协同工作。2011年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首次由学会为主举办,学会秘书处与《汽车之友》杂志社主要力量,协同配合,圆满完成赛事。

强化学会系统协同。秘书处和分支机构学会办事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2011年,秘书处有意识的加强和分支机构的协同,更好的发挥学会整体优势。汽车工程学会与汽车人才研究会一同启动了“中国汽车科技人才发展研究”项目,汽车技术教育分会承担了“高等教育汽车行业人才状况与发展研究”子项目的研究工作,参与承担了车辆工程见习工程师培训方案的制订工作和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组织及青年学者论坛组织等工作。学术年会的技术专场逐步更多的由分会负责组织。同时,秘书处也积极支持分会的各项工作。

扩大外部合作。学会的主要工作都是和行业内外的大力支持和合作分不开的。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的成功是中石油润滑油公司等的支持和行业合作的结晶,FISITA 2012年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是一汽、吉利等国内外企业和大专院校的支持和合作的结果。2011年,学会和长春市政府、吉林大学等合作,成功举办了“2011年先进车辆与集成技术国际学术会议”。

(七)完善组织体系,做好会员服务工作,全面加强组织建设

近年来学会秘书处不断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在岗学习和补充新生力量,持续提高秘书处的业务能力。2011年新招聘硕士研究生3名,业务骨干2名,一些年富力强、有朝气的青年人成为关键岗位的骨干力量。

2011年增补1名副理事长,1名常务理事;24名理事。

2011年新增货运装备、悬架两个技术分会,目前中汽学会有28个技术分会5个工作委员会,总计33个分支机构。

2011年分支机构管理工作重点是继续健全完善学会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要求学会分支机构不得从事须有独立法人方能从事的经济、社会活动,不得以分支机构名义与外单位签署带有经济责任的协议。

为了进一步规范学会分支机构的管理,学会秘书处继续进行分会自评估工作,根据中国科协、民政部的要求和各分会近几年的工作情况记录,28个分会自己进行打分评估。这项工作已得到各分会秘书长的认可,我们要总结经验,继续做好这项工作。

2011年的会员服务工作在前一年工作基础上充实完善。为团体会员提供了13项服务;为个人会员提供了6项服务。发展团体会员95家、发展个人会员596人。向团体会员发放团体会员证书和优惠卡、向个人会员发放会员证,并保持会员热线,通过电话和邮件随时解答会员和科技工作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一年来,学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我国汽车行业科技工作者和学会广大会员的期望和要求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发展中还存在很多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长远发展和现实建设的矛盾,二是业务拓展和加强基础建设的矛盾,三是团队建设和业务建设的矛盾。我们将在发展中不断解决完善。

二、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一年,也是学会发展中重要的一年。学会工作必须积极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围绕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新形势,准确把握行业技术需求,紧紧依靠广大会员,全心全意为广大会员服务。我们将紧抓FISITA2012年会和学会换届工作两件大事,全面做好2012年工作。认真做好学会长远发展的顶层设计,着力打造技术进步、科普文化和产业及政策研究三个平台,保证学会长远可持续发展。

具体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好两个会议

1、中汽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50周年庆典大会定于12月初召开。要认真筹备精心组织,认真起草好中汽学会八大工作报告。深入研究、集思广益,起草一个主题鲜明、富有时代感、体现学会特色,有利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学会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学会组织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担负的新任务,明确今后五年中汽学会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按照程序做好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选举工作。努力形成一个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中汽学会新一届领导集体。

做好表彰奖励工作。开展中汽学会系统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等项奖项的评选表彰活动,研究制定评选表彰方案。认真组织做好选拔推荐工作,切实把近5年在学会工作中表现优异、成绩突出的人员和集体推荐上来,并在大会上给予表彰奖励。

2、FISITA 2012定于2012年11月在北京召开。筹备工作良好进展为开好会议打下坚实基础,但我们仍然不能有任何懈怠,要关注细节,紧抓落实,确保实现里程碑式的国际会议的总目标。同时,要以召开这届国际汽车技术界的“联合国大会”为契机,开创学会年会新模式,培养专业化人才团队,提升学会综合竞争力。

(二)进一步加强三个联盟的建设

轻量化联盟今年工作的重点是组织行业专家继续做好课题研究;加强组织建设,完善联盟结构,理顺联盟、重点实验室和国汽研究院的管理关系;提升研究水平,探索依托产业联盟,集合优势创新资源,通过组建重点实验室和国汽研究院为联盟长期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技术创新源。

装备联盟2012年的主要工作仍将围绕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目前征集推荐项目。还将参与各类汽车制造及装备专业展览会,举行有关汽车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的各类研讨会,积极开展国内外相关的国际交流活动。同时继续参与2012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展”项目中的论坛等各项工作。不断推动组织机构建设,完善联盟专家委员会的管理工作。

电动车联盟除了细化项目管理,保证课题研究进度之外,还要在技术交流、舆论宣传等方面向轻量化联盟和装备联盟学习。2012年至少组织2次(上下半年各一次)联盟技术交流会。争取邀请到国际知名机构或公司的华人专家回国进行专题讲座。

(三)组织好四个系列学术及会议活动

学术和会议活动是学会的主要业务,2012年中汽学会除了要开好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50周年庆典大会和“FISITA 2012”年会之外,还要办好四个系列学术和会议活动。

学会内部管理系列会议:2012年常务理事会。由秘书处向常务理事汇报2011年学会工作和2012年工作安排,审议学会换届候选事项;2012年年秘书长会,学会秘书处总结分支机构管理工作,布置2012年工作。

国际系列会议:“2012国际自动变速器技术研讨会”和“2012中国(长春)先进车辆与集成国际技术论坛”。

中汽学会与其他单位联合举办的展览会系列:2012年度汽车展览会。2012(第十二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2012年(第十届)广州国际汽车展和2012上海工业博览会新能源汽车展览会。

技术联盟举办的研讨会系列:中国汽车轻量化技术研讨会、

汽车装备创新联盟理事会议研讨会、中国汽车车身工程技术论坛和中国电动车技术研讨会

(四)做好五项工作

一是科普工作。《汽车之友》要保持连续10多年国内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广、具有权威性的汽车科普刊物的荣誉。要继续以客观的分析,及时准确的报道,丰富的汽车知识满足广大汽车爱好者的需求。

提高科普资源共享水平。与北京汽车博物馆联合深入开展丰富有效的汽车文化系列科普活动。

2012FSC决赛时间:2012年10月22-26日参赛队伍:50-60支赛队,其中有5支国外队。要认真总结2011年FSC大赛的经验,针对出现的40个问题全面改进,务求2012年FSC大赛的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二是科技期刊工作。深入推进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学报《汽车工程》要继续扩大稿源,提高编辑水平,保持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的荣誉。按期出版《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和《中国汽车参考》。为政府汽车管理者和汽车企业负责人提供快速了解行业技术动态的窗口。

三是会员服务工作。2012年的会员服务工作在前一年工作基础上充实完善。为团体会员提供了14项服务;为个人会员提供了6项服务。积极发展团体会员、发展个人会员。向团体会员发放团体会员证书和优惠卡、向个人会员发放会员证,保持会员热线,通过电话和邮件随时解答会员和科技工作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四是认证和培训工作。在2011年基础上扩大参与见习工程师认证学校范围,改进2011年见习工程师认证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推动见习工程师认证工作的实施。与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加强合作,进一步推动网络认证培训和考核。落实通过认证人员的复审工作。2012年计划推出汽车运行功能安全基础培训、创新方法(TRIZ)培训、电动车技术培训、VDA6.3过程审核培训

五是2012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4月6日基金会理事会举行了换届会议和六届一次理事会,选举了新的领导集体,审议了六届理事会规划方案建议。今年还要召开初评会和终评会评出各项奖项。

配合以上工作重点,学会秘书处将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密切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沟通、情感交流和工作联系。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建立公平、公正、有序的竞争与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强学会文化建设,追求和谐进步的良好学风,服务行业,服务社会;保持自身特色及优势,为提高学会秘书处凝聚力及向心力,加强工会工作,丰富职工活动。

各位常务理事,各位代表,“十二五”是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今年也是“十二五”承上启下关键的一年,学会使命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的宗旨来规范学会行为,坚持走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坚持精品工程意识,抢抓机遇,努力发展,用优异的成绩迎接 党的十八大召开!

友情链接: